質量信用報告
質量信用報告
2023年編制
2021年12月—2022年12月
一、前言
1、報告編制規范
《山東魯南瑞虹化工儀器有限公司質量信用報告》總結了山東魯南瑞虹公司在質量管理、產品質量責任、質量誠信管理等方面的理念、制度、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關于本報告的披露內容說明如下:
(1)報告范圍
報告的組織范圍:山東魯南瑞虹化工儀器有限公司。
報告的時間范圍:2021年12月~2022年12月。
報告的發布周期:本報告為年度報告。
(2)報告內容的客觀性聲明
本報告完全依托公司生產經營的實際情況而編寫,內容客觀公正,絕無虛假信息,愿對本報告內容真實性負責。
(3)報告數據說明
(4)本報告所有的內容均來自公司實際真實情況和數據。
(5)解答報告及其內容方面問題的聯絡人及聯絡方式:聯絡人為公司張令甲先生,聯絡電話為18563203268
(6)報告獲取方式:本報告分印刷版和電子版兩種形式,電子版可在公司網站www.yihankj.cn下下載閱讀。
2、總經理致辭
質量是產品的生命,堅持質量第一,是我公司持續生存發展的根本,做世界一流水平的產業,是瑞虹人的不懈追求。質量始終堅持誠信、品質、團隊、創新的經營理念,以創造安全,健康,優質的產品為己任,堅持為消費者提供放心高性能性、高品質的產品,將秉承良好的企業信譽,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與各界朋友合作,共同創造美好的未來。
企業面臨激烈的全球化市場競爭,要想在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就必須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與質量水平,創造一流的質量就是要把質量貫穿產品實現的全過程,真正的融入國際化經營戰略中,在全球化競爭與市場創新中,確立并不斷實現質量領先的戰略目標。
企業生產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這種需要有數量上的,也包括質量上的,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產品的技術和文化含量將越來越高,這些主要體現在產品的質量上,高質量的社會物質和文化生活是現代企業生產出的內存要求只所在。
我公司已全面提升三個質量為目標,扎實開展工作,不斷完善和提升工作質量,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全面推行國際質量體系,以市場為中心,以創新為載體,以管理為基礎提高全員的市場意識、創新意識、質量意識、大力推進名牌戰略。我們在公司管理、質量安全、節能環保、員工與社會等方面不斷創新進取。著眼未來,我們將繼續通過實踐與努力,開創創新,持續改進,力爭成為國內儀器行業領域最具質量誠信和社會責任的企業之一。
總經理:孔繁巖
3、企業簡介
山東魯南瑞虹化工儀器有限公司是中國儀器儀表協會珍珠會員、中國分析儀器測試協會會員、中國色譜學會理事單位、是山東省高新技術企業,是山東省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和山東省色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立建全了質量管理體系,通過了GB/T19001-2016/ISO9001-2015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產品連續榮獲“山東省名牌產品稱號”。公司有著五十余年的色譜儀生產經驗和知識積累,公司集產品設計、開發、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公司重視知識、重視人才、重視技術創新,承擔國家科學技術部項目。我公司是“氣相色譜儀國家標準”、“液相色譜儀國家標準”起草單位。本著以客戶滿意為中心,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提升產品質量。
我公司建立健全了年產3000臺套色譜儀的生產能力及質量保證能力。具有兼職教授1名,高級工程師7名,工程師22名及助理工程師、技術員50余名。我公司在質量、節能、環保、綠色等方面已獲得相關產品認證,所獲認證名稱GB/T19001-2016/ISO9001-2015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編號:11421Q44045R3M;所獲認證名稱GB/T24001-2016 / ISO14001:2015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證書編號:11421E44046R1M;所獲認證名稱GB/T45001-2020 /ISO45001:2018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 證書編號:11421S24047R1M。
我公司在2020年,被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列為國家級試點示范安全生產三級企業,同年也被山東標準化協會列為省級試點示范;2022年7月被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列為“山東省高端品牌培育企業”;2023年被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列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二、報告正文
1、企業質量理念
以質量求生存 以科技求發展
嚴格過程控制 奉行用戶至上
健全人本管理 爭創國際名牌
“視質量為生命,致力于增強顧客滿意;履行社會責任,努力追求更好,樹立企業形象和品牌;持續改進質量管理績效”是我公司必須始終堅持的宗旨。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因此我們應嚴格按顧客要求以及適用法律法規、產品標準制造產品、做好售后服務;公司全體員工在生產過程中要始終把增強顧客滿意放在第一位,我們要不斷改進產品和服務以滿足要求并關注顧客未來的需求和期望,只有這樣,我公司才能不斷發展、壯大,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不斷提升公司品牌形象,從而使顧客更加滿意。
2、企業質量管理
公司嚴格按照GB/T24001-2016標準要求,建立、保持并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在產品和服務提供過程中以環保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為公司的行為準則;公司保護環境的承諾包括能源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有效實施污染預防和節能降耗,加強生產及相關環境管理活動過程中污水、噪聲排放及固體廢棄物廢棄的合規處理,并做好日常節水、節電等能源資源消耗管理工作,在環境支柱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加強文明生產,提升企業的社會形象。加強對供應商等相關方的環保意識宣傳等施加環境影響,承擔社會一員責任;將環境管理體系融入公司經營管理的核心活動,制定、實施和定期評審環境目標和管理方案,并持續進行改善;公開對外承諾公司環境保護的決心,并予以宣導告知全體員工,不斷增強員工環保意識,全員參與,保護環境。
3、質量管理體系
建立和完善管理體系是本公司的一項戰略決策。通過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促進和證實本公司能提供滿足顧客要求和適用法律法規要求的產品,持續改進,滿足顧客要求。依照管理方針和目標控制活動、產品和服務對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的影響,確保本公司持續發展, 控制、消除和減小職業健康安全風險,改進職業健康安全績效。
4、質量安全風險管理
本公司明確:理解本公司的目的就是讓全體員工理解本公司的現狀,理解本公司的愿景、使命和戰略方向。理解本公司環境的目的就是理解本公司影響實現管理體系預期結果的內外部環境影響因素。本公司內部環境的影響因素包括:本公司的精神文化(價值觀、管理理念)、制度文化(組織機構和職責、運行準則、規章制度)、本公司的知識結構和績效、本公司的基礎設施等。理解本公司外部環境影響因素就是了解行業政策法規的變化、技術發展水平的變化、市場供求狀況的變化、競爭對手狀況的變化等。只有充分理解本公司及其內外部環境的影響因素及其變化,才能清楚地認識到本公司的長板和和短板(干擾因素),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優勢(利用機遇)、最大限度地消減干擾因素(規避風險),實現本公司的管理體系的預期目標。
本公司按以下流程建立、實施、保持和持續改進管理體系:確定本公司的愿景、使命和戰略方向——識別、理解與本公司目標和戰略方向相關并影響實現本公司管理體系預期結果的各種內外部環境的影響因素——制定管理方針、確定預期目標——監視這些因素的變化、評審這些因素及其變化對管理體系實現預期結果的影響、適時調整管理體系——建立一個適應內外部環境及其變化、動態化、個性化的管理體系——以實現管理體系的預期結果。
5、質量誠信管理
本公司確定并實施對外部供方提供的過程、產品、服務的控制,其管理目標是“競爭擇優、優中擇廉、分類控制、確保能力”,以防止外部供方的供貨質量對本公司氣相色譜儀、石油系統專用分析檢測儀器生產滿足顧客要求和適用法律法規要求的能力產生的潛在風險。
按結果導向,本公司對外部供方提供的過程、產品、服務的管理流程:
1 外部提供的過程、產品和服務控制
1.1 為了確保外部提供的過程、產品和服務符合要求,對以下外部提供的過程、產品和服務實施控制。
a) 外部提供的過程、產品和服務構成自身產品和服務的一部分;
b) 外部供方替公司直接將產品和服務提供給顧客(如公司的運輸供方);
1.2 公司根據外部供方提供的過程、產品或服務的能力,制定不同的外部供方的評價、選擇、績效監視以及再評價的準則,并加以實施。
1.3、市場部按照評價準則規定對外部供方實施評價,市場部對評價合格的外部供方編制《合格供方名單》,名單一式三份,市場部、生產部、質量部各執一份。
1.4 市場部對供方的供貨業績實施監視、進行業績評價、對外部供方進行再評價,以確定下年度的《合格外部供方名單》。
1.5 市場部依據外部供方的評價、選擇、績效監視以及再評價的準則,實施績效監視和再評價,并保存相應的記錄。
2 對外部供方的控制類型和程度
2.1 公司根據外部提供方對公司產品或服務的影響程度、確定控制類型、實施分級管理。公司采用以下兩種控制類型:
1) 根據外部提供的過程、產品和服務對公司穩定地提供滿足顧客要求和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能力的潛在影響;
2) 根據外部供方自身控制的有效性; (外部供方自身控制力度差的公司加嚴控制)。
2.2 公司質量部對原料收購場所,實施現場查驗等控制手段,確保外部提供的過程保持在其質量環境管理體系的控制之中。公司質量部對外部供方產品制定檢驗規程、實施進貨檢驗等間接控制,確保外部提供的產品和過程保持在質量環境管理體系的控制之內。
3.1 公司生產部通過簽訂采購合同、采購計劃、下發外協加工協議、電傳和電話等方式向合格供方傳遞采購信息。
1)原料采購時,由市場部與合格供方簽訂采購合同或者已采購計劃的形式明確以下采購要求:
a.所采購產品的名稱、材質、規格型號;質量標準(有國家標準的應寫明國家標準代號,無國家行業標準的應寫明經雙方商定的質量標準代號);
b.價格、交貨期、數量(如可確定數量時應明確規定);
c.有關產生質量問題時的處理方式。
2) 采購實施前,采購合同、采購計劃、外協加工協議、電傳等由生產部經理批準,以確保在與外部供方溝通之前所確定的采購要求是準確、充分的。
3.2 采購產品的驗證方式:
1)采購產品或外協加工件運抵公司后,由質量部實施進貨檢驗。
2)公司目前不存在派員到供方供貨現場驗證,也不存在顧客到供方現場驗證的情況。今后若發生顧客或公司需在供方現場驗證產品的情況時,市場部應在采購合同或采購協議中對于驗證的安排和產品放行的方式作出明確規定。
6、質量管理基礎
本公司明確:本公司的成功有賴于獲取、贏得和保持有關的相關方的支持。如果有關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未能滿足,將對本公司管理體系實現預期結果和公司的可持續發展產生重大風險。為降低風險本公司必須確定滿足有關的相關方的哪些需求和期望。質量管理體系的利益相關方主要是顧客、供方和投資者,因為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對本公司持續提供符合顧客要求和適用法律法規要求的產品的能力產生影響或潛在影響,所以質量管理體系關注相關方需求和期望的目的是為了確保顧客滿意。環境管理體系利益相關方包括政府環保主管部門及整個社會,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對本公司滿足合規要求的能力產生影響或潛在影響,所以環境管理體系關注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合規要求,確保社會滿意。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利益相關方主要是員工和政府主管部門及整個社會,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對本公司滿足員工要求的能力產生影響或潛在影響,所以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關注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員工要求,確保員工滿意。。
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分為兩部分,一部分要求屬于強制性需求和期望,屬于必須履行的合規要求。另一部分需求和期望是本公司可以決定是否自愿采納的要求(如訂立合同關系、或制定自愿行動),本公司明確,一旦采納這些需求和期望,則其將成為本公司的承諾(即合規義務),所以本公司在策劃管理體系時必須仔細研究、明確規定。
本公司以理解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為基礎,建立、實施、保持和持續改進管理體系:確定本公司的有關相關方——識別、理解與本公司目標和戰略方向相關并影響實現本公司管理體系預期結果的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把屬于強制性需求和期望,屬于必須履行的合規要求的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納入管理體系——根據本公司自身的能力把自愿采納的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通過訂立合同關系、或制定自愿行動)納入管理體系——監視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的變化、評審這些變化對管理體系實現預期結果的影響、適時調整管理體系——建立一個適應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及其變化、動態化、個性化的管理體系——以實現管理體系的預期結果。
7、產品質量責任
本公司對監視和測量資源的管理目標是“對用于檢驗產品符合性和工藝參數準確性的監視和測量資源,必須確保監測結果有效和可靠”。本公司無用于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監測的監視和測量資源。
質量部按監視和測量資源的管理目標,確定本公司監視和測量資源的管理流程為:
a.為確保氣相色譜儀、石油系統專用分析檢測儀器生產符合規定的要求、為確保氣相色譜儀、石油系統專用分析檢測儀器設計開發與生產過程中工藝參數準
確反映控制狀況,本公司質量部質檢員根據進貨檢驗、過程檢驗、成品出廠檢驗和工藝參數監控的需要,確定本公司所需的監視和測量資源,編制《監視和測量資源臺賬》,并明確其用途。
b. 對于不需要測量溯源《工藝紀律檢查表》等監視和測量資源,由生產部編制,報技術負責人批準后執行。
c.對需要測量溯源監測設備,由質量部編制《監測設備周檢計劃表》,按計劃送有資質的檢定校準單位進行檢定或校準,質量部保存檢定或校準證書。對于不保存在國際或國家溯源標準的測量設備,質量部制定自校規程并進行自校,同時保存自校記錄;
d. 質量部對監測設備做好標識,以表明其校準或檢定狀態的標識;
e. 防止測量設備因調整不當而使其校準定位失效。所有監測設備未經質量部批準,不得擅自調整或修理。當新進人員初次使用監測設備時,采取師帶徒方式控制風險,以防止可能引起失效的調整;
f.當發現監測設備偏離校準狀態時,質量部應重新評定已測量結果的有效性以及可能影響產品質量符合性的風險,并根據評定結論的結果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減少不利影響。如評定認為應該對被檢產品進行重檢,則應按評定要求的范圍追回被檢產品進行重新監測。同時,質量部應對監測設備進行故障分析、維修并重新檢定或校準;
g.采取措施保證測量設備在搬運、維護保養和貯存期間,其準確度和適用性保持完好;
h.本公司無用于監測的計算機。當軟件作為合適的監測手段時,使用前應加以確認,以證明其適用,并在必要時進行再確認。
8、企業社會責任
a)本公司“結果導向、風險思維”的基本理念策劃管理體系及其過程,其基本流程為:預期結果的設定是否符合公司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有何風險和機遇?——以預期結果為基礎設計的過程流程是否充分和合理?有何風險和機遇?能否實現預期結果——管理體系和各個過程的輸入是否充分?有何風險和機遇?——PDCA的過程控制環節是否合理?有何風險和機遇?——策劃的過程的輸出是否能實現預期結果?有何風險和機遇?在策劃管理體系和各策劃過程時,要用風險思維方式確定來自產品要求、重要環境因素、主要危險源、合規義務、本公司的環境狀況、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和管理體系的范圍的風險和機遇,從而策劃應對風險和機遇的措施、管理目標和實現管理目標和指標(績效參數)的管理方案,確保管理體系能夠實現預期的結果、增強有利影響、避免或減少不利影響、實現管理體系的持續改進。
9、結束語
本公司應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的適宜性、充分性 和有效性。
本公司應考慮管理評審的分析、評價結果,以及管理評審的輸出,確定是否存在持續改進的需求或機會。
本公司確定并選擇改進機會,采取必要措施,滿足顧客和其他相關方要求,并致力于增強顧客和其他相關方滿意程度。以確保在本公司形成一種自我發現、自我改進、自我完善、持續改進的機制。
為了改善公司氣相色譜儀、石油系統專用分析檢測儀器的生產產品質量、公司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狀況及提高管理體系的有效性和效率,公司各級部門應努力確定并選擇改進機會,采取必要措施,滿足顧客和相關方要求、增強顧客和相關方滿意。包括日常的改進措施及重大的改進項目。持續的改進可能導致產品或過程的更改、對管理體系的修正或對組織進行調整。